在您开始阅读本文之前,麻烦先点一下“关注”,这样不仅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也能让您在下次轻松获取更多相关内容。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厚爱。
1955年,北京举办了一场庄重的授衔仪式,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十位将领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合称“开国十大将”。但实际上,中央当初拟定的开国大将候选名单中共有15人,也就是说,还有5位功勋卓著的将领最终未能获此殊荣。那么,这五位将领分别是谁?他们有怎样的丰功伟绩?又为何未能成为开国大将呢?
第一位是张宗逊,陕西渭南人,出生于渭南堰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十分重视他的教育,从小就为他创造学习条件。张宗逊7岁开始读私塾,12岁入小学学习。那时文化普及程度有限,小学并非严格的六年制,十几岁上小学在当时并不罕见。14岁时,他小学毕业,进入渭南赤水职业学校学习,既学习技术知识,也深受当时国民大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参与学生爱国运动,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
1926年,张宗逊考入黄埔军校政治科,黄埔军校是当时许多青年军官梦寐以求的圣地,象征着光明的前途。但他毅然放弃了国民党阵营的优渥条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艰苦的国内革命战争。虽然未能参与南昌起义,但他积极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他担任团部参谋、副连长,还兼任毛主席的警卫员。起义军常被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张宗逊寸步不离守护毛主席,最终成功护送毛泽东到达井冈山。
展开剩余84%之后,张宗逊参加了多次反“围剿”与长征,辗转到达延安,并先后担任延安等五个县的警备司令。抗战期间,他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参加了雁门关伏击战等重要战役。解放战争期间,张宗逊担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积极在陕北转战,还参与了大西北解放战役,战功显赫。
尽管张宗逊资历深厚,战绩斐然,完全有资格成为开国大将,但他最终未被选中,原因出在解放战争前期指挥的一场关键战役——大同集宁战役。1946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对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形成东西夹击。张宗逊与罗瑞卿等将领负责防守,张宗逊决定攻打大同以消除侧翼威胁。然而大同防守坚固,傅作义部修筑了防御工事,我军久攻未下。国民党援军抵达后,我军被迫撤退。此战虽歼灭国民党军一万余人,却未能完成攻城与阻援目标,导致张家口最终失守。张宗逊因此被认为指挥失误,未能获开国大将称号。
第二位是宋任穷,湖南浏阳人。童年时曾读私塾和小学,但与张宗逊不同,他没有接受过军校正规教育,而是靠实战积累丰富军事经验。1926年宋任穷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利用自己的农民身份发动乡亲们打土豪、分田地,与土豪劣绅进行激烈斗争,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1927年“马日事变”后,宋任穷参加秋收起义,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1928年反“围剿”时,他部队曾被国民党军击溃,宋任穷险些被捕,但坚持不懈,历经艰难险阻终于返回根据地。此后,他多次参与反“围剿”及长征,并参加了著名的横渡金沙江战役。
抗战期间,宋任穷担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治部副主任,虽是政治干部,仍积极参与前线作战。1938年3月,他率部开辟河北南部平原抗日根据地,多次打击日军补给线,并收复广宗、平乡、永年等县城。解放战争期间,宋任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晋冀鲁豫中央局组织部部长和中原局委员等职。
从他的经历看,宋任穷资历丰富、贡献卓著,也未犯重大错误,但因解放战争期间主要负责后勤工作,未直接指挥战役,战功不如其他将领显赫,故未获开国大将称号。但他在后勤保障和后来推动原子弹研究方面的贡献,永载史册。
第三位是王震,同样来自湖南浏阳。他出身贫苦佃农家庭,家庭生活艰难,遭受地主残酷剥削和侮辱,深感社会不公,积极反抗。青年时期,他先后当兵和做铁路工人,参与工人运动,逐渐接触马克思主义。1927年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正式党员。
不同于其他将领的正面战斗,王震主要从事城市地下工作,组织工人运动,破坏国民党后方。风险极大,但他表现出色。1929年进入湘赣革命根据地,参加多次反“围剿”。1933年第四次反“围剿”时,王震参与关键的九渡冲战役,利用地形从敌军后方突袭,成功攻克敌防线,被中央军委誉为“湘赣省空前胜利”。
抗战及解放战争中,王震战功显著,尤其在大西北解放战役中表现突出,多次亲临前线,负伤不退。他击败“西北三马”部队,解放甘肃、青海,打开新疆通道。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王震随后任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及军区副司令员,稳定新疆局势,推动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开垦大面积荒地。
尽管战绩辉煌,王震未能成为开国大将,主要因当时红二方面军出身的将领尚无人获此称号,且军衔名额有限。最终,将军衔授予出身红二军团且指挥装甲兵的许光达,王震因此遗憾落选。
第四位是周纯全,湖北黄安人,出身贫苦农家,自幼对社会不公有深刻感悟,积极反抗地主压迫。12岁入省立第一模范小学,但因家境困顿,未能继续深造,早早到织布厂工作,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后回乡组织农民运动,投身国民大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参加黄麻起义,长期活跃于鄂豫皖根据地,多次参与反“围剿”和长征,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深造。抗战期间,主要负责后方政治工作,后赴敌后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周纯全负责辽沈、平津等重要战役的后勤保障,功不可没。
虽资历深厚,未犯军事失误,但他曾在左倾冒险主义斗争中误站张国焘一方,并奉命逮捕徐向前妻子程训宣。尽管后来反省纠正,影响难以消除。最终,他获授上将军衔,虽未成大将,但仍为党和国家贡献巨大。
第五位是萧克,湖南嘉禾人,出身书香门第。家境虽因家道中落而贫困,但父母重视教育,萧克自幼熟读四书五经,后考入同善高等小学,最终毕业于嘉禾甲种简习师范学校。1926年入广州国民政府宪兵教练所,参与北伐战争,从广东一路打到浙江。
1927年国民革命低潮时,萧克毅然加入共产党,参与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战斗中他屡次身先士卒,曾在宁都攻城战首登城墙。1934年参与长征,在陈家河战役中击溃敌军近一个旅。抗战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副师长,参加忻口战役和反“十路围攻”等战役,战功卓著。
萧克资历深厚,战功显赫,但因其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个性孤傲且在解放战争期间主要从事后方军校建设,未直接参与大规模战斗,故未获开国大将军衔。
归根结底,因我党优秀将领众多,而大将军衔名额有限,难免有人落选。无论军衔如何,这些将领为人民立下的汗马功劳都将永载史册,成为后人铭记的英雄。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公司排行口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