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刑的前夜,年轻的妻子痛哭,遍体鳞伤的苏伯华对爱妻说:“不要哭,干革命是不能怕死的。”
一
1919年12月30日,苏伯华出生在崇阳县路口镇田铺村的一富户家庭。祖父苏筱坡是当地的秀才,会写文章,一生精明,除经营田地山林外,晚年在汉口做茶叶生意,家道殷实。父亲苏凤鸣,勤劳俭朴;母亲王氏,治家精细。苏伯华有兄弟姐妹6人,他排行第二。
至学龄时,苏伯华先在王永珍、吴咏隆私塾里就读,后入白霓桥金城小学。1935年毕业后考入武昌陆军学校,因祖父、父母等家人反对,未能入校就读。1938年11月,日寇侵占崇阳。此时,刚刚成年的苏伯华文武双全,正直胆大,敢作敢为,是当地很有血性的青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经常与一些同龄青年密会,商讨想投军抗日,却被家人极力阻止未成。
1939年,崇阳被日军占领、控制,军民抗日情绪低落,到处流传着日军如何厉害的说法。什么日本人头上戴着一个小刚锅(钢盔),身上背着一个猴子脸(防毒面具),手里拿着一支大盖枪(三八步枪),脚穿一双带刺鞋(皮靴),还有千里眼(望远镜)、顺风耳(电话机)、地乌壳(坦克),简直就像“神兵”。大部分人患上了“恐日病”。9月,国民政府军第133师某营事先化装侦察,在摸清日军据点周围地形、兵力部署、哨兵口令等情况后,派大刀排乘黑夜潜入武长公路白羊程家山下据点,对正在熟睡的日军一阵砍杀,取得一举消灭80余人的战绩,大大鼓舞了崇阳军民的抗战决心。满怀一腔热血的苏伯华听闻此消息后,再也顾不上家人的反对,决心投奔抗日队伍。
展开剩余83%1941年,田心人胡洪宇参加了由罗通任指挥长、李平任副指挥长的挺进鄂南第1梯队的新四军,经常出没在金沙、田心一带,进行抗日活动,苏伯华便与胡洪宇来往密切。此时,奉行绥靖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见此大怒,为拉拢苏伯华,让他当国民党黄岩乡第4保副保长。上任不久,苏伯华见乡长蔡志鹏、保长王正德在国难当头之际,不但不思报国,竟敢贪赃枉法、狼狈为奸,愤然向国民党崇阳县政府控告。蔡志鹏恼羞成怒,遂阴谋陷害。
1942年10月,苏伯华被蔡志鹏指派的乡丁拦路绑架,密解至国民党崇阳县政府,诬以“私通共匪”罪入狱。后经高雾山(今路口镇田心村六组)的契友卢文辉及家人上下奔走,并贿赂当权人,崇阳县政府才于1943年2月将苏伯华释放回家。
苏伯华故居
苏伯华故居
二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一年,但中国敌后抗日战争的形势依然严峻。驻鄂南的日军为贯彻其大本营的战略意图,加紧了对各抗日根据地边区的“扫荡”“清乡”和“蚕食”,先后发动了春、夏、秋季3次大“扫荡”,尤以6月底至9月初的秋季“扫荡”最为残酷。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根据这一新的形势,撤销上年8月设立的鄂皖兵团党委和指挥部,实行部分主力地方化,在各根据地大力发展县区乡武装,做到主力与地方武装紧密结合,时而分散,时而集中,争取主动,伺机打击牵制敌人。8月,鄂南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咸崇蒲工委书记李平和鄂南抗日游击总队长汤楚英率领300余人枪,在金沙板坑和蒲圻羊泉畈一带开展抗日斗争。12月,以胡洪宇为队长、阚长清为指导员的咸崇蒲县武工队40余人枪在西岭、挂榜山一带游击。苏伯华出狱后,即与卢文辉一起加入武工队。苏伯华不仅工作积极,还把平时受其影响的一些有血性的青年发动起来,参加到抗日队伍。经其动员,仅田铺一地,就有苏育松、王光华、王子全等19人参加了武工队。
1945年3月,八路军“南下支队”转战崇阳,边区抗战出现了新的局面。4月2日,中共咸崇蒲县委书记雷同在咸宁陈基召集边区会议,组建咸崇蒲行政委员会,刘亚奇任主席。行政机关驻咸宁西岭(后移驻咸宁花红泉及崇阳河田等地),布置各根据地大力发动群众,整编保甲,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并将原黄岩乡靠近根据地的第1至第5保划为黄岩乡,苏伯华任乡长,卢文辉任副乡长。乡公所设抗日武工队3个班,配步枪24支、机枪1挺,由苏伯华兼任武工队长。乡政权的主要任务是收税征粮支军,号召进步青年参军,惩治阻挠、破坏抗日的坏分子。武工队的任务是配合支援新四军作战,负责日伪情报的收集,打击日伪顽的骚扰,维护治安的任务。苏伯华均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5月,咸崇蒲县委根据鄂豫皖湘赣边区党委“关于迅速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指示,在金沙板坑成立中共河田中心区委和河田中心区抗日民主政府,辖河田、黄岩、黄坪、龙浪4个乡抗日民主政权,由胡洪宇兼任区委书记,黄仲良任区政府主席,苏伯华任副区长。同时,组建了一支70多人枪的区武工大队,苏伯华兼任武工大队长。此后,苏伯华除经常开展抗日宣传外,多次带领武工大队在游击区筹集军用物资,保护群众财产,同敌伪顽斗争。
有一天,白羊维持会伪军数十人到金沙抢掠,满载猪、牛、羊等物和包裹,趾高气扬地返回。苏伯华闻讯,即率区武工队30余人,选择有利地形拦路截击,敌人惊慌失措,仓皇逃命。他将抢回物资全部归还群众。还有一次,白羊维持会伪军10多人到田心石坳畈抢掠,苏伯华正卧病在家,闻讯即起床鸣枪示警。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敌人丢下抢到的物资,狼狈逃窜。还有一次,苏伯华带领几名武工队员正在田铺开会,不知怎么走漏消息,驻扎在黑桥的一个班的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前来抓捕,苏伯华当机立断,组织队员们从后门撤退,他却将一捆假手榴弹拉开保险盖一手举起,一手拉着导火索,徐步来到大堂前,对着前来的日本鬼子怒吼:“退”“退”“一起死啦死啦的”,见状,日本鬼子吓得仓皇而逃。至今,在田铺有苏伯华一捆假手榴弹吓退一班日子鬼子的传奇。
苏伯华经常带武工队趁夜色摸进日军守备队营房,杀死敌人,夺取枪支,用“美人计”等战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1945年5月的一天,黄岩乡附近的据点出来5个日本兵,到村里去掳掠。苏伯华接到消息后,决定用“美人计”收拾他们。派6个武工队员装扮成打猪草的青年妇女,结伴走出村子。5个日本兵望见“花姑娘”拼命地追赶,这群“花姑娘”不紧不慢地往外跑,一直跑到村后的一条大山沟里东躲西藏。转眼5个日本兵就追上来了,没想到这些“花姑娘”突然拔出手枪结束了他们的性命。苏伯华的武工队就是运用这种形式,前后击毙日军几十人。6月,河田区武工队在南下支队的帮助下,埋伏在黑桥,一举击毙日寇3人,又在田心畈夺获日寇抢劫而来的大批物资。
苏伯华胆大心细,有勇有谋,善于带领队伍打击外出掳掠之敌,敢于深入到据点做统战工作,获取紧俏物资。日据时期,食盐被日军严密封锁,区武工队缺盐,苏伯华带领一名战士,身穿便服,进入田心维持会,找会长吴三余要盐。先晓以民族大义,次喻以个人利害,迫使吴三余献盐数百斤,既解决了武工队的食盐困难问题,又安全撤离了据点。
1945年7月12日,苏伯华率区武工大队到咸宁谷田畈整编受训,大部分战士编入新四军鄂南独立五团,区武工队只剩下30余人。此时,胡洪宇调独立二旅任督战参谋,上级指派金紫区区长余壁接任河田中心区委书记,苏伯华继续任副区长兼区武工队队长。苏伯华率领武工队员活动在田心、金沙、纸棚山区,为新四军主力部队筹粮筹款(一次上缴军款1360元),就地打击日伪的嚣张气焰。
三
1945年8月11日日寇投降前夕,一贯奉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的蒋介石一连下达三项命令:一是要解放区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二是要国民党部队“加紧作战,勿稍松懈”;三是要伪军“切实维持地方治安”,抵抗人民军队受降。为此,中共鄂豫皖湘赣边区党委和新四军五师决定:鄂南地委、鄂南军分区及活动在鄂南的十四旅部队完成掩护、接应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渡江任务后,全部撤往江北。期间,新四军在金沙坪召开咸崇蒲县武工队工作会议,宣布新四军即将北移,确定少数人留地方工作。当时,以金沙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还有许多善后工作尚未完成。当中共咸崇蒲县委领导征求苏伯华的意见时,新婚不久的他主动承担起善后工作任务,带领30余人的武工队在根据地继续向大户人家借款,向群众兑回边币。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投降后,驻扎在幕阜山区近7年的国民党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即令其统辖的七十二军傅翼部及暂编第六师迅速进占鄂南各重要城镇、交通要隘,崇阳县的日军缴械投降。同时,国民党汉奸、特务、汪伪政府人员也摇身一变,纷纷以“地下工作人员”“曲线救国”“抗日勇士”等身份和名义卷土重来,成为各县、乡、保的政要,崇阳县迅即沦为国民党统治区。9月上旬,苏伯华处理完根据地的善后工作后,带着武工队员向北撤退,当撤到咸宁时就无法通过,返回后又被反动的国民党通缉。一贯坚持反共立场、仇恨共产党人的黄岩乡乡长蔡志鹏见苏伯华的抗日武工队还在境地驻留,即责令各保不得窝藏,并带领国民党军队四处围捕。此时,苏伯华及武工队的处境十分艰难,加上武工队的事务长李某又携款潜逃,不知去向。苏伯华只好将本地的武工队员疏散,自己同5名外籍武工队战士一起隐蔽在杨树垅(今田铺村十组、十二组)一带的大石岩上。
1945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初六)晚上,国民党反动军队黑夜包围苏家,妄图逮捕苏伯华。结果,只捉到苏伯华的胞弟苏竹林。敌人不甘心,将苏家的门窗家具烧个精光,并将苏竹林枪杀在黑桥铺上。敌人进驻杨树垅,不敢登山,用机枪向山岩上疯狂扫射。12日晚上,苏伯华只好缩小目标,将5名外籍武工队员分散,约定先各自设法突围,然后向外撤到江北集中。当夜,苏伯华折回栎木山王家(今田铺村八组),找到妻子张玉莲。几天后,夫妻俩潜入金沙坪的杨叶山,准备在其父亲的老庚杨达清家里暂宿。杨达清因国民党势力大心存畏惧,又担心随娘的儿子王锡全继续跟着苏伯华与政府作对;当苏伯华夫妻来到家时,外装热情,内藏祸心,说:“你们到我这里,保证没事,锡全就托付你了,你要像带自己的同胞兄弟一样,晚上我再送你们出门。”苏伯华信以为真。深夜,当苏伯华夫妻走到杨家屋后的竹峦边时,被杨达清事先密报并埋伏在此的乡丁抓获。在此期间,5名外籍武工队战士因语音不同,先后被黄岩乡的乡丁捕获。
1945年9月18日上午,苏伯华被解到棠棣岭国民党政府的黄岩乡分所驻地。乡长蔡志鹏一见苏伯华,即命乡丁将苏伯华“鸭子吃水式”地吊在楼梯上,用栎木扁担狠打。苏伯华咬牙忍受,一声没吭。被关进牢房时,妻子张玉莲看到苏伯华血肉模糊、鳞伤遍体,心疼地哭起来。苏伯华说:“不要哭,没什么可怕的,干革命是不能怕死的。”
1945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四),反动的国民党黄岩乡乡长蔡志鹏见第二天是中秋节,为减轻看守压力,好放假过节,即命乡丁将苏伯华和5名武工队战士于下半夜秘密地用铡刀杀害在塘下屋的塘冲。第二天又惨无人道将苏伯华等6名战士的头颅割下,命乡丁王季春押民夫陈洪兴挑往国民党崇阳县政府报功。牺牲时,苏伯华年仅26岁。
过后,苏伯华与胞弟苏竹林的遗体一起被安葬在田铺严家庙嘴坪,其他5名武工队战士的遗体就地埋在塘下的坡上。新中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追认苏伯华为革命烈士。2013年12月,县民政局又在苏伯华的墓地前立碑一块,以志纪念。(作者:饶浩良 李玉娥 来源:崇阳县老促会)
发布于:江西省配资公司排行口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